法律声明| 联系我们|网站地图
home1
home2
home3
您的当前位置 > 首页 > 行业动态
建筑业不能再依靠“人海战术”
信息来源:中国建设报建筑半月谈 发布时间:2021-03-08点击数:11072
  “十四五”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,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。未来,建筑业将继续发挥支柱产业作用,以改革创新新姿态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,助力现代化建设,职责光荣、使命必达。
  在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建筑业如何紧扣进入新发展阶段,着力推动行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;如何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,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;如何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,推进改革转型,更好发挥支柱产业作用,对于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至关重要。
  为此,本报邀请专家学者和行业主管部门、协会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,就如何推动建筑业在“十四五”开局起好步提出建议。本期我们整理了有关加快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相关建言,以期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。
中国建设劳动学会会长鞠洪芬:加快建设高素质建筑产业大军
  人们常说,事在人为,寓意事情靠人去做,没有人办不成事,素质低办不好事。“十四五”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各项建设任务繁重,必须有高素质建筑产业大军方可承担重任。
  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,也是手工操作为主、作业环境艰苦、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。目前,建筑施工企业招工难问题越来越严重,已面临“用工荒”的尖锐挑战,特别是高技能建筑工人严重短缺,职业技能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。
  建筑业发展不能再依靠“人海”战术,不仅效率低下,质量安全也难以保障。其根本出路,应当努力实现建造过程的机械化、装配化、信息化和智能化。但不可能一蹴而就,即便实现了这“四化”,仍需有大量的操控、研发、制造、维修和管理人员。
 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: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”建筑业容纳就业能力强,无论过去、现在和将来,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。
  因此,建设一支高素质建筑产业大军,关键应建立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考评机制,充分发挥政府、行业组织、企业、个人四方积极性。
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广斌:改善培养体系 促进建筑产业工人教育一体化

  我国建筑产业工人流动率高、素质较低、社会保障较差、老龄化严重,存在用工荒等情况。虽然目前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已基本建立,但是建筑产业工人问题仍然显著,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。基于2035年建筑业及劳动力的变革需求,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与现阶段面临的问题,我国建筑业产业工人培训及管理需要持续改革,以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市场需求变化。
  一是建立多元化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,协调输出多层级行业人才。完善多层次职业教育结构,推动应用型本科、高职、中职院校贯通教育,制定建筑业专业特色建设计划,完善职业院校专业认证,形成多层级动态培养结构,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。建立建筑业人才数据平台,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和职业晋升路径,打造一批建筑业产业联盟和职教集团,深化校企合作。加快建设学分银行,深入推进1+X证书制度,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。
  二是建立多样化培训经费制度,形成行业培训固定的经济支撑。明确政府、企业、第三方组织责权利关系,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培训经费标准。加大政府财政支持,建议设立专项培训税金,制定抵税、专项基金等激励措施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,规范职业培训,协调企业与政府、工人之间经济关系。企业依据业绩缴纳培训税金,承担工人培训期间薪资,研制职位培训谱系图,完善企业培训运行机制。
  三是建立完善劳务数据平台,推进劳务大数据集成管理。加快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对接,完善职业培训信息平台,建立劳务信息平台,对接建筑市场信息及监督管理平台。制定全国统一数据标准,整合多数据平台信息,规范劳动市场交易、培训、保障以及用工制度,形成全方位大数据集成管理。
总策划:查炎平
责 编:冯路佳
联系方式
研究与出版物
下载

友情连接

建设部 中国建设人力资源网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建筑业协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网 中国建设教育网 工程监理与咨询服务网 中国安装协会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装新网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中国城市家居网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

关于我们| 通知公告| 行业动态| 政策法规| 技能鉴定| 教育培训| 会员登录| 合作加盟| 网站管理

主办:中国建设劳动学会        京ICP备16012005号-3
通讯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大院 邮编:100835 联系电话:010-68315188/1788
Copyright © 2014- ccla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国建设劳动学会 版权所有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19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190号

二维码